首页 备考技巧文章正文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归档整理_财务审计工作职责

备考技巧 2024年07月29日 21:47 25 会计学习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归档整理_财务审计工作职责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归档整理_财务审计工作职责

1.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管理办法
2.财务审计工作职责
3.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内容应全面反映审计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
4.请帮我找些或是归整些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档案抽查的方案,分大大的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

(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第七条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

第八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一)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二)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三)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五)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第九条满足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第十条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第十一条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第十二条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会计档案借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第十四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十五条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执行,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办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应当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第十七条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

第十八条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第十九条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第二十条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或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一条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各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承接业务单位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者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当由原各单位保管。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需要移交给建设项目接受单位的,应当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后及时移交,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四条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第二十五条单位的会计档案及其复制件需要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单位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的,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中,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第二十八条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不具备设立档案机构或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条件的单位和依法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其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档案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同时废止。

附表:1.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2.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具体流程是什么呢?

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物件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物件不适当地联络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物件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式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式。风险评估程式是必要程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资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式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回圈的进一步审计程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资料、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宣告;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1、审计准备阶段。根据专案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开展审前调查活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明材料。

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自接到审计报告十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4、审计处理阶段。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被审计单位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专案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

求会计师事务所里的《审计工作流程》?

成立审计事务所,根据审计署《关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规定,应当遵照以下主要程式:(一)经当地审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机关根据专案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开展审前调查活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明材料。

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自接到审计报告十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4、审计处理阶段。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被审计单位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

审计工作流程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专案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③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重要性的运用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专案,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专案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专案,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

(三)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后,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四)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除了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及推断的错报或漏报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错报或漏报。当汇总数近重要性水平时,如考虑该种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就会增加,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会计报表。在审计各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运用 实质

审计计划阶段 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重要性水平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被发现的错报和漏报的限度.

审计实施阶段 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应当选用下列方法控制审计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1、扩大控制测试,以降低对控制风险初步判断水平 2、修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五)分析审计风险

1、概念: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组成要素: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1)固有风险:IR

a.含义: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b.性质:固有风险实际所处水平审计人员只能评估,但无法改变。

(2)控制风险:CR

a.含义: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b.性质:审计人员只能通过一定的程式评价控制风险所处水平,但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

(3)检查风险:DR

a.含义: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b. 性质:审计人员可通过设计的实质性测试程式改变检查风险水平。

审计风险有关知识的拓展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即会计错误。评价固有风险应考虑的因素:第一类因素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第二类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

控制风险:即内控失败。

检查风险:即查不出错误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然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测试,其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最终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跟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

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范围的关系

实质性测试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性质 时间 范围

高 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 日前审计为主 较小样本,较少证据

中 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余额测试结合运用 日前审计、资产负债表日审计和日后审计相结合 适中样本、适量证据 低 余额测试为主 资产负债表日审计和日后审计为主 较大样本、较多证据

如果经过实质性测试后,注册会计师仍认为与某一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应当视其对会计报表影响的严重程度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因为这说明了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

(六)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⑴总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所做的规划,是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基本内容包括:①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③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④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⑤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⑦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⑧其他有关内容。

⑵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审计目标;②审计程式;③执行人及执行日期;④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⑤其他

审计计划应由审计专案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应形成书面档案,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有关业务负责人稽核和批准。

三、实施阶段

(一)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在内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以及是否得到贯彻执行而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判断内部控制的遵循程度,进而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以依赖的程度。因此,符合性测试实际上是在内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评价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的评价。

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流程: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2、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执行。3、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二)实质性测试

所谓实质性测试,是指蒐集直接证据所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检查。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为审计人员赖以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要做以下主要工作:

1盘点实物:审计人员对有形资产账户所记载的内容均应进行实物盘点,包括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和产成品等,通过盘点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情况。

2检查凭证:审计人员要抽查凭证,以确定账簿记录资料的真实性和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

3核实账户记录的余额

4核对有关记录

5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进行函证

6对计算结果进行复算: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算的结果进行复算,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歪曲计算结果或者计算存在差错的情况,包括合计数的复算,如工资汇总表的复算;有关调整数和分配数的复算,例如有关生产费用的分配情况的复算;有关计算表的复算

7向有关人员进行查询: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有关事项存在的疑问,可以向有关当事人进行查询。

8其它必要的工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质性测试是实施阶段必不可少的工作,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符合性测试,但它不可取代实质性测试。

2。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是互相补充的。

3。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在执行时间上有时存在交叉。

4。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是一个整体的各个阶段。

(2)内部控制是否真正有效,需要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予以验证,但符合性测试只能证实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得到了一贯追循,而不能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进行证实。

(3)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可能减少实质性测试的程式,但当符合性测试的成本高于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成本时,注册会计师必须选择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四、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指实施阶段结束以后,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并将有关档案整理归档的全过程。

(一)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完成外勤审计工作台以后,就开始进入编制审计报告的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做适当披露;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中加以反映。

审计证据的取舍标准有:(1)金额的大小;(2)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

(二)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

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具有法律效力,一经下达,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三)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

审计人员应将向被审计单位调阅的资料全部归还给被审计单位。

五、审计流程的延续

复审和后续审计主要适用于国家审计、部门审计等强制性审计的情况。

(一)复审

复审是审计机关对原来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部或部分的复查,以确定原来所做的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引起复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提出异议。

2 审计机关对于审计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为保证审计质量而进行复审。

3法律诉讼引起复审。

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服时,可以在收到审计结论和决定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审。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当在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的三十日内,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

(二)后续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实施后续审计,由审计机关根据有关决定,后续审计实施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审计机关认为较为适当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但时间相隔不宜过长。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怎样

不好说。很多大的事务所能接触很多企业的账务,但是经常出差,而且审计有时候确实很枯燥。不过见多识广嘛,你接触多了对你的会计职业发展还是有好处滴。小一点的事务所相对安逸点,缺点嘛你应该也看出来了。整体上说还是看你的职业规划,你想不想搞审计,还是打个酱油以后另有打算。

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的流程是什么?

事务所的工作还是比较程式化,作为新手,主要还是按照专案经理的要求来作,这个也会很具体,不大需要提前补充哪方面知识,基本功可以就行了。

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个人一般是看一下行业的背景知识,比如我去矿山审计,就会先了解矿山有哪些生产装置,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

其实作到去了之后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听不懂基本的行业用语就行了。太专业的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请问会计师事务所做工商年检的流程是什么?

会计师事务所不做工商年检,企业的工商年检需要提交给 *** 《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只做《审计报告》, *** 要审计报告,是要知道企业财务上的状况,工商部门看资本金有无抽逃,税务部门看税赋是否在合理范围。会计师事务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审计准则把《审计报告》做好,就万事大吉了,不能出假报告。如果只考虑配合某某的需要,到后来可能会砸到自己的脚。

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表的审计流程是什么?

初步与客户谈判;初步风险评估;与原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独立的检查;对专业能力的初步评估;确认接受委员会。

总体审计策略;对专案团队的内部讨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进一步审计程式。审计实施阶段: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式;对专案团队的内部讨论;完成现场审查;错误的报告等;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并取得管理宣告;试算表

一般分析性检查审计工作完成;编制审计报告和其他财务报表的附注;审计的总结;审查和批准;释出一份报告;组织和系结档案;办理交接手续。

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内容应全面反映审计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

财务审计需要掌握审计领域发展动态,能够有效引进新 方法 、新技术以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解决审计管理中的专业疑难;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财务审计工作职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1

1、参与开展公司内部控制评审与优化。

2、参与物资采购、招标业务流程的审计监督;新项目工程量测量审计;财务流程及制度管理审计。

3、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评价与咨询。

4、不定期地进行专项审计和专案审计。

5、公司内部规章管理制度监督执行。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2

1、实施内部财务\费用审计,对公司总部及分子公司开展财务、费用审计工作

2、实施子公司季度财务审计,包括但不限于货票款数据,将重大审计发现进行上报

3、参与实施营销财务相关的专项审计

4、负责对所有涉及的审计事项,编写内部审计 报告 ,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和建议

5、负责做好有关审计资料的原始调查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

6、负责执行对于审计发现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进,对跟进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

7、协助外部审计进行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的出具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3

1.负责订单项下接单统计,合同、成本、票据审核,出入库登记,订单毛利统计,月底编制相应报表,

2.负责与客户、供应商对账,编制应收应付报表。

3.负责费用的审核,分类统计,月底编制相应报表。

4、具有制造型工厂成本核算 经验 ;

5、开具发票,申报退税。

6、.完善内部单据,编制部分凭证。

7、服从分配,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4

1.遵照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公司管理要求,完成公司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防范企业内部风险;

2.根据审计管理需要,进行采购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投诉处理,出具调查报告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5

1. 具体实施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年报、IPO、资产重组或企业并购等项目的审计工作;

2. 带领项目组有效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乐于接受高难度挑战性的工作;

3. 合理制定项目 工作计划 ,保证项目有效实施,并对工作进度进行监控;

4. 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解决和沟通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并做好向合伙人的汇报工作及与技术质控部门的沟通工作;

5. 维护正常的客户关系,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6

1 、审查企业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协助部门负责人拟订审计计划或方案 。

2、负责完成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单项业务的审计工作 。

3、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案,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为企业风险控制提供服务 。

4、审查财务收支项目、费用开支与报销等工作 。

5、针对所涉及的审计事项,编写内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

6、审查发票、凭证、账册、报表的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 。

7、检查、复核审计证据,做出单项审计评价意见。

8、进行企业,按规定使用所获取的财务资料 。

9 、负责审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10 、协助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审计流程和体系。

11、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7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建立、推行并不断完善 财务管理 体系,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并有效监督执行公司财务工作流程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2、高效、准确地做好公司的资金计划、财务预算、核算、成本管理工作,监督公司运营各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量化分析具体的财务数据,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

3、对公司税收进行整体筹划与管理,按时完成税务申报以及审计工作;

4、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各项财务支持,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参与重大项目的财务交易结构设计及可行性研究,参与项目风险的评估、指导、跟踪和控制,做好重大项目的经济与财务分析,负责投资项目对交易结构中涉及到财务风险的审核;

5、与公司各部门,政府各相关部门、税务机关、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作机构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相关 文章 :

★ 财务审计主管的具体工作职责

★ 财务审计主管的岗位职责

★ 财务审计岗位职责范本

★ 财务审计师岗位职责具体概述

★ 财务审计专员岗位职责

★ 财务审计经理的主要工作职责

★ 财务审计经理的岗位职责

★ 财务审计经理岗位的基本职责

★ 财务审计经理岗位的基本工作职责

请帮我找些或是归整些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档案抽查的方案,分大大的

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内容应全面反映审计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和保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递交。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作为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资料,在编制上应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其一,在内容上应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

其二,在形式上应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具体地讲包括:

(1)资料翔实。即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的各类资料来源要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重点突出。即审计工作底稿应力求反映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容。

(3)繁简得当。即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根据记录内容的不同,对重要内容详细记录,对一般内容简单记录。

(4)结论明确。即按审计程序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对该审计项目明确表达其最终的专业判断意见。

(5)要素齐全。即构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应全部包括在内。

(6)格式规范。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采用的格式应规范、简洁。虽然审计准则未对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做出规范设计,但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执业规范指南给出了参考格式。

(7)标识一致。即审计符号的含义应前后一致,并明确反映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8)记录清晰。即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的内容要连贯,文字要端正,计算要准确。

2、审计工作底稿的获取要求

大多数的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直接索取的,或者由他们代为编制。对于这些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做到以下要求:

(1)注明资料来源。

(2)实施必要的程序,对有关资料进行复核,以确认审计工作底稿与原资料的一致性。

(3)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注册会计师在审阅核对以后,应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并签名,方能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4)注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通过交叉索引及备注说明来加以反映的。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和保管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整理和汇集归档构成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审计档案是注册会计师在规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和签署审计报告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并综合整理分类后形成的档案资料。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宝贵财富,应妥善管理。

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审计档案和当期审计档案两种。永久性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如备查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报告、管理意见书。当期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如业务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部分资料。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

审计工作底稿按照一定的标准归入审计档案后,应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档案保管制度,以确保审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对于永久性和当期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分别如下:

(1)永久性审计档案应长期保管。

(2)当期审计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

(3)不再继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其永久性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对于保管期限届满的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决定将其销毁。销毁时,应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与查阅

1、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

为了维护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保密,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但由于下列两种情况需要查阅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属于泄密情形:

(1)法院、检察院及国家其他部门依法查阅,并按规定办理了必要手续。

(2)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委派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进行检查。

2、审计工作底稿的查阅

由于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经过委托人同意,在下列情况下,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1)被审计单位的后任会计师事务所。

(2)审计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可以查阅子公司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3)联合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相互查阅审计工作底稿。

(4)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一)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内容

注册会计师及相关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内容包括:

1.审计工作底稿从形式上包括的要素是否齐全,是否规范。

2.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事项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翔实可靠。

3.各种审计程序是否按计划实施并取得相应的证据。

4.各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5.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6.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4)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一般要求

(二)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不仅关系到审计效率与效果,而且也关系到审计质量及质量控制,是实施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程序。因此,必须认真从事复核工作,制定明确的复核规则和要求。通常,复核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记录存在问题的答复与处理。如果复核中发现有不正确或不完善的问题,复核人应指示有关人员(主要是工作底稿的编制人)予以答复和处理,并做出相应文字记录。

2.签署姓名和日期。每一级的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工作后,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规定的位置签署姓名和复核日期,以示分清复核责任,也便于上级复核人对下级复核人的监督。

3.签署复核意见。各级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工作后应明确地表示复核意见,并签署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4.督促编制人员及时修正存在问题,完善补充有关资料。

 

2006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方案

一、执业质量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目的是为了推进行业自律体制的建设,促进注册会计师规范执业,是行业自律性监管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的主要内容。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主要是以帮助、教育、督促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称“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为目的,旨在及时发现和“诊断”事务所在内部管理、执业质量、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互动式的沟通、交流和探讨,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与注册会计师共同分析、化解执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事务所能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有机会修正,对于保障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的顺利实施,遏制事务所无序竞争行为,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执业质量检查,是协会监督与服务双重功能的体现,是同行之间加强联系、沟通、增进了解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二、开展执业质量检查的依据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6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会协[2006]27号)要求,依法对事务所的职业道德、质量控制和执业质量开展行业自律性的检查工作。

三、执业质量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范围

执业质量检查的内容、方法,以及检查工作底稿格式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手册》执行。

本年度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范围是相关事务所2006年上半年度出具的验资报告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必要时可追索到以前年度的相关业务档案。

四、执业质量检查的方式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由省注协执业质量检查组采取到事务所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

五、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组织

(一)省注协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本年度检查的重点和内容拟定具体检查方案,提交秘书处审议批准后实施。

(二)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由省注协监管部具体负责组织。

(三)执业质量检查共分4小组。

根据省注协2006年度工作计划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整体部署,我省2006年度安排对30家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的检查及复查,其中具有证券期货相关审计业务资格的事务所2家,为工商登记和年检提供审计和验资业务较多事务所4家,新批准设立的事务所15家,对上年度被检查的事务所进行复查5家,其他情况4家。

近三年内已接受省注协业务检查、业务辅导,并未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事务所不再安排参加本年度的检查和复查。

六、检查时间的安排

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时间安排在2006年6月至10月份。

七、执业质量检查的基本程序

1.检查小组人员听取被检查事务所负责人情况汇报;

2.查阅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和检查业务档案等

3.组织部分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人员座谈,并针对有关情况进行询问;

4.检查小组汇总检查情况,归纳检查发现的问题并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形成初步检查结果报告,经秘书处审议后,与事务所就检查结果交换意见。

各检查小组的交换意见纪要及事务所的反馈意见均由省注协监管部保存归档。

5.向秘书处提交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报告。

八、业务质量检查的基本要求

(一)检查业务档案的基本要求:

1.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抽查业务档案数,针对其从事的业务涉及业绩预警、停牌和频繁更换事务所等上市公司的业务报告;

2.中小规模事务所抽查的业务档案数,当年出具报告数的5-10%,同时满足每一位注册会计师有一份报告;

(二)各事务所应向检查小组提供如下材料:

1.本事务所基本情况的书面介绍(包括合伙人或发起人出资情况、机构设置、内部管理、职业道德、质量控制及业务开展情况等);

2.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员名册;

3.内部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标准。

九、检查结果的处理

对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结果处理包括:

1.省注协秘书处根据各检查小组的检查报告及事务所提交的整改方案等资料,对执业质量、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事务所,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省注协秘书处监督其在规定时间规范整改;

对尚不构成行业自律性惩戒,由省注协监管部在日常的自律性监管当中跟踪其整改情况,并在下一年度继续对其进行复查或检查;

对存在问题较多或者相对问题较大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移交省注协惩戒委员会进行行业惩戒;

对存在问题较多,且性质严重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移交厅有关部门进行行政处理。

2.检查工作结束后,省注协监管部应当对本年度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进行总结,以利于完善下一年度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同时,对在质量控制、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好事务所及其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和交流,促进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十、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人员应本着互相学习的心态对待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所有的言行应充分考虑和满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2.应当保守被检查的事务所的商业秘密和抽查的业务项目所涉及的被检查的事务所的客户的商业秘密。

3.检查人员应当保持自身合理的独立性。个人的检查意见与建议应当主动与本组其他成员特别是组长沟通。交换意见时应当以检查组为单位而不可以个人名义与被检查的事务所任何人私下谈论。

4.在针对被检查事务所存在的质量控制、内部管理方面的缺陷及业务质量问题、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时,应认真分析被检查事务所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体现善意帮助的意愿和本检查组的水平与能力。

5.执业质量检查小组所在检查不同的事务所时,应当保持一致性的原则。检查方式方法和判断标准的一致性,以确保执业质量检查的公平性。

6.在检查事务所的业务档案时,执业质量检查小组与被检查的事务所之间,有可能对被检查事务所的某一审计事项所采用的重要性原则与专业判断的不同的理解,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沟通和加强研究是解决认识上的差异的最好方式。

标签: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归档整理_财务审计工作职责

会计考试笔记Copyright ◎2021 会计考试笔记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会计考试笔记全力整理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