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笔记文章正文

企业会计准则的漏洞_为什么会计信息会失真

会计考试笔记 2024年03月27日 21:48 30 会计学习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漏洞_为什么会计信息会失真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企业会计准则的漏洞_为什么会计信息会失真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收益问题
2.为什么会计信息会失真
3.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影响分析
4.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警惕的陷阱有哪些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收益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收益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漆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旧准则相比,在会计处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新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变化体现在入账价值的确定、损益的确认和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三个方面。 一、入账价值的确定 (一)计量基础。旧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而新准则对这一规定进行了更改。新准则要求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不符合两个条件之一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由此可见,在新准则中,不再按照旧准则中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单一计价方式,而是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账面价值计量两种情况。因此,新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是关键。 在现实中,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在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造成资产价值的高估,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相反,当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时,以账面价值入账,会造成资产价值的低估,会违背一致性原则。可见,运用账面价值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入账价值有着很大的不合理性,使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大大降低。而公允价值则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可靠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使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为企业资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了有用的财务资讯。 (二)入账价值的确定。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与新准则中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的计价结果一样。 (三)对补价的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判断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贰5%作为参考。对于补价的处理,应当分为支付补价和收到补价两种情形。 依、支付补价。在支付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与新准则中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的计价结果一样。 贰、收到补价。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其中,补价所含账面价值=补价-补价中应确认的损益 补价中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 (四)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新旧准则对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分配原则基本一致。不管是否涉及补价,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两种情况处理: 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损益的确认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方法进行了变更。旧准则中规定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新准则中规定,不管以何种基础计量,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的确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另外,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无论是否收到补价。交易各方均不确认损益。 新准则对于损益的确认,能够更真实的反映经济价值的流转。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记为营业外的损益,这个差额恰恰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流转损益,这样就将会计处理与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流转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损益的确认不受账面价值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反映了经济的实质。 三、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提出,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当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具有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而在旧准则中没有把关联方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排除在外,这就给一些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利润的机会。新准则对关联方间交易的特别说明,恰恰弥补了这一漏洞,更具有理论进步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主要特点是:以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是否确认损益与采用的计量方式直接相关;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无论是否收到补价。交易各方均不确认损益。同时,提出了关联方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新准则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出的适合经济发展的企业准则,在保持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统一的同时,依然遵循着谨慎性原则。新准则针对旧准则中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更改,降低了企业利用准则的漏洞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使之更适应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公司以贰009年购入的生产经营用装置交换了另一家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换入的钢材准备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我公司装置的账面原价为依 5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贰5 000元,公允价值为依 四0四 000元,此前没有为该装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此外,我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了清理费依 500元。换入钢材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依 四0四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我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依漆%。 这个账务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解答 根据你所说的问题,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你公司以固定资产换入存货,换入的钢材是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另一公司换入的装置是生产用装置,两项资产交换后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显著不同,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因此,你公司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相关损益。 注意这里关于增值税处理的新变化:除了存货资产涉及增值税外,企业以装置换入其他资产,也涉及增值税。 因为,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贰00吧]依漆0号)要求,自贰009年依月依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贰009年依月依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你们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出装置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依 四0四 000×依漆%=贰三吧 陆吧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漆5 000 累计折旧5贰5 000贷:固定资产——××装置依 5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依 500贷:银行存款 依 500 借:原材料——钢材依 四0四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贰三吧 陆吧0贷:固定资产清理  9漆陆 500营业外收入 四贰漆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贰三吧 陆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金额怎么确认?

这种就属于不可确认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换入资产的价值,按照各自的账面价值去确认

一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影响损益 的题

D\30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150-120

=30万元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急求解答

1、因为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所以双方换入的资产都以公允价值110万元入账。

(1)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万

累计折旧 20万

贷:固定资产-装置120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 1万

贷:银行存款 1万

借:固定资产-货车 11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1万

营业外收入 9万

(2)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0万

累计折旧 30万

贷:固定资产-货车 140万

借:固定资产-装置 11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0万

2、公允价值不可靠,则以账面价值计量。

(1)A公司:

借:原材料-乙材料 9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 300

(2)B公司:

借:原材料-甲材料 11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原材料-乙材料 1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 500

3、具有商业实质,以公允价值计量。

(1)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万

累计折旧 20万

贷:固定资产-装置 50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 3.925万

贷:应交税费 1.925万

银行存款 2万

借:固定资产-轿车 30万

银行存款 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33.925万

营业外收入 1.075万

(2)B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31万

累计折旧 3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万

贷:固定资产-轿车 35万

借:固定资产-装置 35万

营业外支出 1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31万

银行存款 5万

4、A。

76-10-60=6万元

5、(1)2002年3月10日,购入装置时:

借:固定资产 120万(100+17+3)

贷:银行存款 120万

(2)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

120万/60=2万元

至2003年4月30日共提折旧:

2×13=26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26=94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4万

累计折旧 26 万

贷:固定资产 120万

借:原材料 73.8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

银行存款 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4万

补充:

1、第二题:已经是按销售处理了,因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所以只是按账面成本转了账。

2、第三题: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教材中应该有这么一句话:“除非有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

3、题目说了,是双方“商定”的公允价值,既然是商定,那肯定是不可靠了。这种情况下应以账面价值计量。材料的入账价值:94-10-10.2=73.8万元。

请教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问题

A公司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装置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收到的补价

故选C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税费科目问题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的处置属于营业外收支。相应地处置时缴纳的税费等应直接计入营业外,而非营业税金。

如何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税收入

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确认,不外协商定价和第三方鉴价。

有了取得成本,再查询税则,最后还是要税局认可,才能定出税额。

没有经过这样的程式,税局认定为洗钱逃税,反而麻烦。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07年一道真题

准则给出的指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固定资产的,其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我们不妨写一下分录

换入的资产入账价值=130+10=140 ,不考虑相关税费

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5

累计折旧 25

贷:固定资产 140

借:固定资产-装置 140

贷:银行存款 10

营业外收入 15

固定资产清理 115

写这个分录就是证明给你准则的指示……交换的损益=公允价(130)-账面价值(140-25)=15

所以答案是这样来的!至于你说的答案,130+10是换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减去装置账面价值,可是你没减掉你支付的补价啊!因此你的思路还要减去10

回答完毕!希望你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思路!我就不大喜欢用准则的思路!像还有只有换入公允价,没有换出公允价的,还得靠你那种思路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怎么解释?

就是你换给别人的东西没别人换给你的值钱,你就赚了两个东西间的差价,就是利得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税费问题讨论

首先,换入资产的成本为换出资产的成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者减去收到的补价其次,换出的商品为企业存货,按视同销售处理,同时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再次,换出的商品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其税费计入换入资产成本。无形资产的营业税计入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计入营业外收支最后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金融资产的,一般不涉及到税费。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收益等

为什么会计信息会失真

推荐一文:企业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虽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比较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是存在一些实际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资产负债;问题及对策解析 一、企业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理念尚未跟上新准则的步伐 虽然我国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已在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施,但是会计环境的改善和会计理念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与此相关的会计环境,包括:新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分离程度;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制度还不成熟;公允市场不完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是以企业盈利为主等等因素造成我国以损益表为重心的现状等尚未发生变化,会计理念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2.增加会计处理的成本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几种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是最简单且工作量最小,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却最复杂且工作量最大。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颁布实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应首先对所有资产、负债进行重新分类,再逐项比较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是否存在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并对其所得税影响追溯调整年初留存收益。这些都相应增加了会计处理的成本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

3.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推行要求会计人员对以前比较熟悉的一套会计处理体系要从根本上重新认识,而且新的所得税处理方法还增加了大量的职业判断与信息披露工作,如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的判断和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判断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总体水平还不太高,且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熟练的情况下,推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二、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虽然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所得税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已势不可挡,企业在确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利实施的同时如何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1.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前提下,为企业长远发展改革财务制度的决心,作为这一改革方案的各层执行者应积极努力去解决执行中的困难:

首先,市场监管及主管部门应转变对企业或管理者的评价机制,将评价指标作为一种实务导向,将原有利润评价指标向企业资本经营能力等指标转变,这就有利于企业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其次,积极推动市场经济条件的完善,促进活跃市场的存在,从而使公允价值有据可依,形成良好的会计环境。

2.规范企业内部所得税会计核算流程和信息披露 企业应尽快适应新准则的要求,强化所得税会计观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细则或补充规定,通过改进会计核算流程、设立专职所得税会计岗位、建立规范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辅助备查账簿和工作底稿等等一系列措施,正确计量和全面反映企业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状况等相关信息,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 3.采用双轨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公司 从成本效益的原则考虑,在我国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可先实行双轨制: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应付税款法同时并行。对于小型企业,由于其是税法导向的会计处理,可以允许其继续使用原来的应付税款法,降低所得税会计处理成本;对于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过渡期,要求企业首先进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依然以损益表债务法为准,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再过渡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直接过渡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比原准则的内容更加丰富、会计处理与核算方法更规范,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企业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把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精髓,提高会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降低准则运用的转变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在会计基本理念、方法、程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要求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并规范企业内部所得税会计核算流程和信息披露机制,以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真正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一、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  1.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造成企业经济交易虚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会计人员相对紧缺,因而很多不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及其会计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某些企业负责人出于个人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的造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隐瞒利润逃税。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虚。  4.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相反有的甚至和企业共同造假。  5.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在有些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造假与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为了获得更多贷款,去银行要将资产做大;要获得高额利润,到税务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要将利润夸大;谋取私利要私设小金库隐瞒利润。这就是中国企业会计面临的社会环境,即谁造假,谁得利。  2.法律体系不健全。某些会计领域无法可依;某些会计领域虽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无法执行;某些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变通;某些会计法规制度需要修订补充。  3.利益的驱使。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一些单位和领导及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采用会计造假等手段谋取利益。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的效益好而多拿报酬,他们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见利忘义是会计诚信缺失者的主要动因。  4.处罚不得力。新《公司法》规定,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上的虚假记载或者隐瞒的事实,给予罚款的规定,没有明确规定处罚的主体、标准、责任人及标的物,并由国家在规定时限内强制执行等等。而现阶段由于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执行难、难执行现象还依然存在,造假的成本远小于获得的利益,可见处罚不力是会计诚信的最大障碍。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法规而制定的不真实的会计数据。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  1.危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近几年来,会计造假现象比较严重,从中国的银广夏、科龙电器,到美国的安然,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诚信提出疑问,不但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的失误,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2.危害投资者的利益。会计诚信缺失直接导致投资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来说,安然在申请破产保护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血本无归;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也受到了冲击。投资者的投资的主要依据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3.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来源生产成本等,如果会计资料不真实,企业管理当局很难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四、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防止失真失实,有必要制订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管理手段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1.改变会计管理体制。首先,要建立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第三,要考核和监督管理者,规范内部人行为,从组织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要多样性、全面性。制定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经营状况良好,报酬高,经营者就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另外,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对于结果的偏爱。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3.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包括成本支出的范围、费用定额、支出标准、报销制度、签批权限,印鉴分存、账簿档案分管制度;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首先作为一名财会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又能用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其次作为一名财会人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做事,不做假账,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  5.完善会计法规。会计法规的制定,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比较科学和超前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各方利益都能够在有关法规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消除或减少对会计法规的抵触和抵制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应尽可能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警惕的陷阱有哪些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政策的体系也得以进一步的完善。由于旧的会计政策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下的财务计量,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利益的主体也在不断增加,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也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弊端。在此情况下,新的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政策的探讨,揭示会计政策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本质,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工作;会计政策

 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主要是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及二十一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构成。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假设,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等都是由一项基本准则来规范的。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则是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事务提供了明确的处理原则和规范,以供经济事务的进行可以有法可循,有理可据。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

 1、新会计准则包括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是依靠基本准则为基础来指定的,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又会根据事情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来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特殊性业务准则;一类是一般业务准则;还有一类是报告类准则。二十一项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不仅为整个新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个补充说明,而且还具有规范新准则下的科目设置等作用。

 2、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具有更加长远的眼光,落脚点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注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偏重于企业资产的质量并揭示出企业今后的发展潜能或者是运营中所潜在的风险,避免了在面临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新会计准则也接轨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此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条款进行了相适应的借鉴。并且还根据我国的国情,又引入了使资产交易更公允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消了以前使用的商誉直线法摊销,还限制了利润调节。在存货的问题上,新会计准则也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不许采用后进先出的做法,而是采用的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也是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新特点。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有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对利润的操控力度,企业无漏洞可循再利用计提和特定手段进行利润的操控。新的会计准则在存货上,不再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使企业不能再人为的调节历史成本数据。其次,在会计报表这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这样的变迁,同时增加了会计报表所称呈现出的信息更加具有真实信。规定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扩大到只要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使企业不能为了掩盖整体业绩将不好的经营状况及缩小持股的比例等从合并范围中去除。长此以往,可以极大地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

 债务重组准则作为一项特殊业务准则,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财政部于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其次是2001年对其修订版;最后是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现行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关注和争议较多的一点就是规定债务重组的收益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原准则非货币交易收益只能计人资本公积相比,现行会计准则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直接产生利润,这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这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部分豁免,将会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现行准则规定,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可以公允价值计价,将换出资产公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通过分析2007 年上市公司中报后发现,债务重组和公允价值对上半年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大,ST公司普遍采用了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

 2006 年2月15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由公允价值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它给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公允价值是指在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基本原则债务所使用的金额。作为会计行业计量的新形式,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剂量已经得到广泛范围的认可。资产处置应该在符合公允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现行准则将原准则中不合理的要求做了修改,要求将总部资产结合相应的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才能进行资产的处置,从而就提高了会计准则对抑制盈余管理的功能。运用公允价值的识别方法尽可能去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对市场价格的关注可以使得信息通常,也能够对公允的计量价值作一个充分的认识和评估。

 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进行分析和考察,形成专业判断。所以分析者要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仔细研究。如果注会的报告中再三认为应收账款金额过大,可能就是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很难收回,应该引起重视。另外,在前后任会计师之间会产生微妙的变动,这时就必须对两份审计都进行反复研究,并且对比后仔细的进行核查,比如前任出具的审计报告不是标准的,而后任是标准的,很有可能前任是没有与公司高层的审计达成一致而被更换,而后者明显做了一些退让,也就是所谓的博弈结果。

 2、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不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其出现时都会带来社会的变革,新会计准则在出台以来对企业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使企业财务数据和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首先是在存货的问题上,由于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规定,为一些存货过多和存货周转率很低的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损害,同时也会使具这样特点的企业在利润或其他方面出现非正常波动。其次,当新的准则开始实施的时候,一些隐藏的利润将无法体现出来,企业利润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企业合并报表利润上,新会计准则使母公司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债务,同时也使隐藏债务显露出来,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利润造成了大的影响。因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新会计报表,虽然会提高报表信息的真实度,但是也会显现隐藏的债务,会对报表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警惕的陷阱有哪些

最基本的要求是:没有错字,小到标点符号都需要认真核对,什么时候该用逗号,什么时候该用句号;用词需要经过认真仔细的推敲、润色,用词不同,表述出来所产生的效果就会不同;报告的格式需要上下一致,前后相同。要学会深入浅出的表达,几句话就能说明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把复杂的东西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来,才见真功夫。

注册会计师应该对存货审计实施哪些审计程式

(1)检查进货交易凭证或生产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资料(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货交易凭证(3)向顾客或供应商函证。A、存货的特殊性质.如:存货涉及保密问题;存货系危害性物质B、存货的特殊位置如:在途存货;存放在公共仓库的存货2、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A、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B、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C、提请被审单位另择日期重新盘点,同时测试在该期间发生的存货交易,以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委托其他单位保管或已作质押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向保管人或债权人函证

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重点关注的账户有哪些?

以下全手打,对于不同型别的企业关注的点不同,以通常的制造业企业来说:

重点关注交易额及期末余额较大的账户,检查期末余额是否真实存在

重点关注之前无业务往来但本年有大量发生额及余额的账户,检查交易内容是否真实

重点关注关联方的账户,检查是否存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

单位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双方应注意哪些事项?

单位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审查会计事务,一种是法定的、带有强制性的,就是国家规定必须通过社会审计机构来审查单位的会计事务,实施监督;另一种则是单位自愿进行委托,评价和帮助其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会计法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这是社会审计机构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得以进行的必要保证,只有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和如实反映的情况,才能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事务作出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所以对依法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如实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是一项法定的责任,如果违背法律规定,不如实提供会计资料,或者所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弄虚作假的,这就不但为注册会计师设定了障碍,而且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获得审计证据的方法有哪些

询问、观察、检查、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穿行测试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需要盘点现金吗

是的。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需要盘点现金,监盘库存现金是注册会计师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现金是否存在的一项重要程式,一般采取突击盘点方式,出纳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必须参加盘点。

注册会计师对短借款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注册会计师进行短期借款的审计,一般包括: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短期借款是否存在;

2、确定所有应当列示的短期借款是否均已列示;

3、确定列示的短期借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

4、确定短期借款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列示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

5、确定短期借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列报。

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破产清算审计有哪些

一、破产清算把握好三方面工作

在破产清算中,破产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

(一)清查财产及债权债务

纵观破产企业的状况,不同企业破产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但管理不善可能是其通病。因此,在进行破产清算时,对财产、债权债务等的全面清查十分重要,这也是关系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财产清查由破产企业进行,企业应当接受清算组的指导。清查的内容包括各种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的清查核实,也包括财产损失,债权债务的清查核实。同时,还应该对企业的会计文书、档案等进行查证、核对。

(二)进行有关的会计处理,编制相应的会计报告

破产企业在法院宣告破产以后,应在进行财产清查的基础上,办理有关的会计业务。企业宣告破产以后.正常的生产经营已经结束,应按照办理年度会计决算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业务处理.主要包括:

(1)对积压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清理,在取得审批授权以后,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2)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已经发生但尚未进行会计处理的业务,如应提的折旧,应付利息,应付税金,应付房租等应当提足,在账面上进行全面反映,在报表上真实披露;

(3)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4)结转各项损益科目和利润分配等,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5)编制破产日的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和自年初至破产日的利润表。由于这一时点还没有进入破产清算,会计主体没有变化,因此,会计报表的格式,编制方法等应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按要求向有关部门报送报表。

(三)整理会计档案,编造移交清册

清算组进入并接管企业以后,破产企业应及时向清算组办理会计档案、文书等的移交。这些档案包括:企业的各种档案,档案,合同,规章制度,债权债务证明,各种账册,报表以及企业的各种印章等。这些档案、文书在移交以前,破产企业应当全部整理好,并按档案管理的要求,编造移交清单,准备移交。在此之前,应当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处理。

二、与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异同

在实际工作中,在破产申请阶段与和解阶段,一般并不进行破产审计,只有在清算组成立后,由清算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破产审计,对清算组负责,向清算组出具审计报告。破产审计是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从审计的深度、广度看,还是从审计的难度看,都要比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面广而复杂,工作量大,可以说是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延伸和扩充套件。其不同之处是:

一是实物审计不同。对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实物的审查,不是抽查,而是全面清查。

二是对应收、应付等往来账款,除了函证外,替代审计不是抽查有关的原始凭证,而是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相结合,确认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对数额大的债权债务,如无复询.应当尽可能登门查询取证。

三是破产审计要全面重点审查企业破产前六个月内的财务行为及其相关的会计凭证。根据《破产法》第35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六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止的期间内,破产企业的下列行为无效:

(1)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2)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

(3)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提供财产担保;

(4)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5)放弃自己的债权。

因此.企业破产之日前六个月内的财务行为和会计业务要进行全面重点审计。审计中如发现违法行为,应及时要求被审企业纠正和调整相关的会计业务,如企业拒绝纠正,应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披露。

三、破产审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如何恰当处理审计成本和风险的关系问题

破产审计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工作难度大,时间长,风险系数大。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难题。因为破产审计比一般的会计年报审计难题多,风险大,面广时间长,而收费基本一样,如何在保证质量,避免风险的前提下,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很难掌握的。而草率了事,盲目赶进度,无法保证审计质量,不仅有损注册会计师的信誉,而且潜伏著风险。

(二)收益与服务匹配问题

实际工作中、大家群策群力,想了不少办法,例如将货币资金、存货及固定资产等实物移交与实物审计相结合,债权债务清理与审计相结合,交接双方与审计鉴证三者一起共同工作,边清查实物,边交接,边审计鉴证,避免了不少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但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减少风险,服务与收益应当匹配,审计收费应当作相应调整。

(三)注册会计师参与清算组工作是否恰当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法院通常要指定一名注册会计师参加清算组,在破产审计工作完成后,参加清算组继续工作。这样做是否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的问题。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先参加破产审计,再参加破产清算工作不妥,有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不宜一人先后参加破产审计,破产清算两项工作,最好一人只参加一项工作。注册会计师参加破产清算工作,应是有偿服务,不能挤占审计服务费用。

(四)披露与补正问题

有的人认为,为了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审计中发现的错漏,不作账务调整,只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就行了。笔者认为,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不应一概而论。例如,在破产审计中发现,其他应收款中有两笔三年以上的呆账:一笔是被审单位上交中国XX学会市场协会的注册费500元,一笔是被审单位车辆因损坏公路被县公路派出所罚款750元。理应早就列入有关账户转销。对这两笔呆账就不能不作账务调整,仅作披露了事。像类似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不在账务上加以补正,就会致使债权和盈亏失真,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会有缺陷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本身存在哪些缺陷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不够合理

1.报名条件较低、考试层级较少。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考资格要求比较低,这与国外规定必须取得会计学学士学位方可报考的要求相去甚远。此外报名条件对学历、专业的限定较多,导致考试层级较少。

2.科目设定较少、实务经历要求低。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与英国特许会计师资格考试的科目相比较少,且考试内容理论不够深,实务不够强,与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偏窄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的业务内容分为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两大类。鉴证业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审阅、验资、预测性财务资讯稽核、内部控制稽核等。非鉴证业务主要包括执行商定程式、代编财务资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制度设计、资讯系统设计与完善、风险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特别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经济业务型别更加多样化,愈显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过窄。

(三)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存在缺陷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即独资、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两种形式。在无限合伙制形式下,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由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组织形式最能体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特性,符合社会公众的要求,并能促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保持足够的谨慎和足够的压力,防止出现道德风险。但其不利于事务所做大做强。在有限责任事务所形式下,各出资者以其出资额承担事务所的债务,这种组织形式对注册会计师最有利,它可以减轻事务所的责任,有利于事务所扩大规模。但其突出的缺陷就是弱化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造成审计失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本身就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审计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这更加突出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所存在的缺陷,所以说我国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要求。

(四)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集于一身,使审计关系中委托人形同虚设

实际中由于存在“一股独大”等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不但不能对公司经营者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相反,公司的董事会常常就是公司的管理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且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关系结构,使审计失去了客观公正的基础。

(五)对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执行情况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

我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是在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2006年,新的质量控制准则出台,虽然新准则中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业务执行质量的专案质量控制复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的监控,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质量控制准则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必然使得质量控制准则的执行情况大打折扣,执行效果不得而知。而作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组织也只是在每年年末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少量的抽查。由于抽查量不大,并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效果。

(六)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规定存在漏洞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兼营或兼任与其执行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其他业务或职务”。但这种规定不够具体和明确,指代不清晰,同时也未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使执行很难到位。实际上许多不应被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仍然在执行。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向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又提供代理记账、代理纳税、代理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等会计服务业务,这事实上违背了内部控制中不相容职务应分离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过度地介入被审企业的业务活动,必然会将两者的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审计就不可能再具有独立性,要求客观公正就只能是奢望。

除了财务和审计,注册会计师还有哪些就业选择

会计和审计都比较好就业,主要区别在于:1:会计专业将来的工作:会计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它的入职门槛相对比较低,难就难在以后的发展。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要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开拓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的漏洞_为什么会计信息会失真

会计考试笔记Copyright ◎2021 会计考试笔记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会计考试笔记全力整理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