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笔记文章正文

会计收入原则和方法_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会计考试笔记 2024年02月28日 13:13 30 会计学习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会计收入原则和方法_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会计收入原则和方法_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会计原则有哪些?
2.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2021年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原则

会计原则有哪些?

问题一:会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会计核算有以下十三个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明晰性原则;4、历史成本原则;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6、权责发生制原则;7、及时处原则;8、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9、配比性原则;10、相关性原则;11、一惯性原则;12、谨慎性原则;13、重要性原则。

问题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基本原则)都有哪些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有四类,十二个: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三、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问题三:会计核算的几大原则是什么 会计基础 和财务会计书上都有

问题四:会计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会计法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单位负责人负责原则 4.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5.统一性原则

问题五:会计的十大要素是什么 分给我吧,打的很辛苦,而且修改好几次了!

找到了,而且有例子了!

你留下个邮箱吧。

这里好像输入不下了。

1.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这的领土主体,其所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2.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或一贯原则

亦称一贯性原则,属财务会计原则之一,指各个会计期间所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应当相同。其目的,一是确保各期会计报表中各类数据的可比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二是可以制约和防止会计主体通过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变更,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

会计原则中强调一致性并不掩护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必要变更。如果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已不符合客观性与相关性的要求,就不宜继续采用;如果存在更为相关和可靠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就不宜保持原会计方法不变。会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变更,并且这种变更可望优化会计方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时,会计方法和程序就可以变更,而改用会计准则允许的其他方法和程序。但必须在会计报表中将变更的事实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程序予以充分提示。

一致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前者强调的是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后者强调的是同一会计期间的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

一致性原则的基本依据是,对每一种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通常有多种会计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规定了可选择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范围。在持续经续期间,采用不同会计方法和程序核算的本质和结果应是一致的,但在会计分期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下,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则是有差别的,其形成的差异,只是时间性差异。为了某一期间或某一时点的会计信息可比,就必须规定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致性。

3.应计观念 (Accrual)

4.相配观念 (Matching)或配比原则

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所获得的净损益。

配比原则作为会计要素确认要求,用于利润确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利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直接费用与收入进行直接配比来确定本期损益;间接费用则通过判断而采用适当合理的标准,先在各个产品和各期收入之间进行分摊......>>

问题六:会计的十三项基本原则有哪些?和其定义 (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六)及时性

及时行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至后期,并要做到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以利决策者使用。 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会计资料若不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生成和报送,就会失去时效,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进行决策也就不会有任何帮助。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七)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数字金额准确,手续齐备,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的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的加以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

(九)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

问题七:会计工作里有几个原则?它们有什么特点? 十三条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强调合法性 ②、可比性原则:(掌握) 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企业之间指标口径一致,横向之间相互可比 ③、一贯性原则:(掌握) 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条件:A、法律、法规要求;B、更恰当反映 ④、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⑤、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⑥、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当的期收入或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 ②、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比有关,它是为配比准备条件的,以便配比结果正确。 ③、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帐面余额。 资产发生减值的,可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凡只使本年度受益的,作为收益性支出;使几个年度受益的,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①、谨慎原则: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可提八项准备,但不得设置密秘准备! ②、重要性原则: 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关联方关系的判断等。

希望采纳

问题八:会计核算的12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一致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5、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谨慎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6、相关性原则。它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7、及时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8、清晰性原则。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清晰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核算要尽量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9、重要性原则。它是指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进而决定核算的工作量。

10、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一般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日期所费的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所以称为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取得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此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同样适用于负债、所有者权益。

11、配比原则。它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当确定某一个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正确确定该期间的损益。

12、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亦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地计算损益。

13、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作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的经济收益不仅与本会计期间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对于正确地确定某一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着重要性的意义。...>>

问题九:什么是会计政策? 什么是会计原则? 会计政策与会计原则有什么区别?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同时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2.一贯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5.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简单说,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和处理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会计政策是对同一会计事项选择适合企业的具体原则、方法、程序。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上面说的四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并不是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会计主体前提,一是可以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二是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以上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例如,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则销售实现,应当确认收入;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或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即使企业已将商品交付购货方,销售也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的领用和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五、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六、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七、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首先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九、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如,将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十、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企业应当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经营成果。这主要是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十二、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并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十三、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反之,就会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

2021年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一致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5、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谨慎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6、相关性原则。它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7、及时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8、清晰性原则。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清晰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核算要尽量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9、重要性原则。它是指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进而决定核算的工作量。

 10、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一般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日期所费的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所以称为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取得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此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同样适用于负债、所有者权益。

 11、配比原则。它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当确定某一个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正确确定该期间的损益。

 12、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亦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地计算损益。

 13、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作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的经济收益不仅与本会计期间有关,而且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对于正确地确定某一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着重要性的意义。

 会计核算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但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所以适用于企业。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基础,凡是本期实际收到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本期实际付出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原则: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历史成本不仅是一切资产据以入账的基础,而且是其以后分摊转为费用的基础。

2021年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原则如下:

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3、确定交易价格;

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标签: 会计收入原则和方法_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会计考试笔记Copyright ◎2021 会计考试笔记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会计考试笔记全力整理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