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笔记文章正文

会计准则发展趋势_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计考试笔记 2024年01月24日 01:03 39 会计学习小能手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会计准则发展趋势_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会计准则发展趋势_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各国会计与财务报告趋同或协调的前景如何?哪些因素可能对促进或阻碍这种变革产生影响?
2.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会计与财务报告趋同或协调的前景如何?哪些因素可能对促进或阻碍这种变革产生影响?

财政部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简称“新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一致,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然而,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迫切性

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商业语言同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为迫切。会计准则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需要

全球股票市场,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形成,汇率和利率的交换,资金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意味着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

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境外投资者对我国有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财务会计体系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另外,对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国内、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透明度问题,不能解决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如实地向社会披露信息的问题,那么我国的资本市场就没有发展前途。

经济国际化的需要

过去20多年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较好地把握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扩大进出口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国内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加入WTO更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尤其是对QFII以及将来更广泛开放市场后进入的国际投资者而言,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我国政府改革国内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明智的选择。

从新准则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

我国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又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地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 。新准则使我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认可的质量基准更加接近。二者相比之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在市场经济还未完全发达、政府还具备相当影响力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了“量体裁衣”,以适应这种情况;关联方披露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以反映我国拥有许多国有企业的背景;资产减值的计提准备不得转回。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重估其资产价值,但我国不允许如此操作。

慎重处理了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

新准则在对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上,坚持了四项原则。即对于完全相同的业务,要以国际会计准则执行;对于形式上一致、实质上不一致的业务,要争取与国际协调;对于原来没有出现、现在出现的问题,要做到与国际一致;最后一点,则是特殊问题要特殊解决。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

随着新准则指南陆续出台,这些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间的差异程度也将逐渐呈现。在有些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依据的国家,准则制定者发现对于保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差异的理由越来越不充分。风险在于,人们所热衷追求的财务报告的国际可信度可能很大程度上最终消失,即使人们认为准则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大于实际情况。鉴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了与美国准则趋同而可能继续变化的现状,我国的会计准则应随时更新,并修正新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1993年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中,我国首次接受了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思想,全面使用了借贷记账法,当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处于一种低度相关的阶段。1998年初我国颁布了“现金流量表”等八条具体准则,从已颁布的几条会计准则来看,国际会计核算思想在准则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贯彻,具体准则规范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取得了一致,这时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较1993年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体现出了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高度相关。而新会计准则除极少数事项外,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

对新准则的几点思考

小企业会计信息应该遵循的准则

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小企业权益资本构成单一、不对社会公众融资、会计信息使用者较少,要求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执行统一的会计准则披露信息显然不切实际,也不可行。

近几年,国际会计界已经认识到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有别大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第17次会议提供了题为《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稿,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是针对上市公司和大企业的,未考虑小企业的会计需求和特殊问题。会议提出,另对小企业制定一套会计准则。《非公众会计责任主体》将于2007年开始施行。

我国小企业目前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后执行新会计准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然而小企业和大企业都需要大致相同的会计信息,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建议我国借鉴《非公众会计责任主体》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简化,制定一套适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如何体现“公允”

资产的实际价值随着时间、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变动,相比成本计价的静态性,公允价值坚持动态的价值反映,这是新准则的一大突破和亮点。然而公允价值如何能实现“公允”,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公允价值的确定比较困难,在很多情况下要依靠会计职业判断,又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公允价值的确认必须要有相应的规定,并不是企业“估估而已”就可以实行的,除了对“商业实质”、“可靠计量”等条件的规定,还应该有权威机构对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并监督。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界定重复

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了让步的事项。”并规定,“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

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和2001年修订前执行的1998年6月正式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基本相同,重组收益不再记入“资本公积”,重新确认为当期收益。在1999年至2000年两年间,有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准则中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的规定进行虚假重组。就是为了制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2001年修订了债务重组准则的,此次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反复可能使上市公司故伎重演。因此,国际趋同的债务重组准则不见得适合我国上市企业。

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租赁会计分类的比较 中美对租赁会计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一)美国对租赁会计的分类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租赁会计准则(以下简称FAS13)分别从承租人和出租人角度对租赁会计进行了分类。  1.从承租人会计处理目的出发,将租赁会计分为资本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  凡在租赁开始日,租赁合同符合下列一个或几个条件者,则属于资本性租赁。  (1)租赁期满后,租赁资产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所有;  (2)合同规定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具有廉价购买权;  (3)租赁期(包括续约选择在内)等于或大于租赁资产预计使用年数的75%;  (4)租赁开始日,租赁期间内最低租金支付额(由出租人负担的管理成本除外)的现值,至今等于或超过租赁资产公平价值的90%.凡不能符合上述四个条件之一者,租赁资产均不能资本化,只能作经营性租赁处理,各期支付的租金直接作为费用列支。  2.从出租人会计处理目的出发,将租赁分为直接融资租赁、销售型租赁、杠杆型租赁、经营型租赁。  凡在租赁开始日,租赁合同符合上述资本性租赁的一个或几个条件者,并且租金收回能可靠预计以及未来支付成本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则属于直接融资租赁或销售型租赁。  直接融资型租赁和销售型租赁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销售型租赁在租赁开始日就给出租人带来损益,也就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存在差异。  杠杆型租赁(举债经营租赁),它是由出租人投资租赁资产价款的20%~40%,其余投资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不可追索的贷款来解决。  经营性租赁是指直接融资租赁、销售型租赁以外的租赁。  (二)中国对租赁会计的分类  由于我国的租赁发展还不成熟,租赁的类型单一,因此仅从总体上对租赁进行了分类,即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与美国从承租人角度进行的分类基本一致。我国租赁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将具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的,通常确认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满后,资产的所有权由出租人转让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廉价购买选择权;  3.租赁期为资产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如75%以上),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4.租赁开始日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小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三)分类比较小结  从以上说明可见,在租赁分类方面,FAS13与我国的租赁会计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区别:  1.对出租人与承租人采用不同的租赁分类方法,而我国仅从总体上对租赁进行了分类。  2.FAS13为划分租赁提出了较明确的数量界限,如租期为资产使用年限的75%或以上,我国的规定则比较含糊。  二、租赁会计处理的比较  (一)承租人会计处理的比较  对于承租人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问题,中美的规定基本一致,下面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作一比较。  美国及我国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对租入资产进行资本化,即租赁开始日,租入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及相应负债,并且视作自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计提折旧,这是二者的共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在租入资产入帐价值上,FAS13与我国具体准则存在较大分歧。FAS13规定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或租赁开始日公允市价予以入帐。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要用承租方的增支借款利率,除非知道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并低于增支借款利率。我国具体准则中规定,以租入资产的租赁付款额加上因租入行为而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作为资本化入帐价值的依据,征求意见稿还要求把改扩建支出净额作为入帐价值。比较而言,我国入帐价值的内涵大一些,较为简单易行。  FAS13与我国都规定资本化的租赁资产价值应在租赁期内,按照承租人所有同类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但是就折旧期而言,FAS13与我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FAS13认为,租入资产可以在租赁期折旧,若租赁条款使承租人有可能在资产寿命期内保留资产,则续租期也可以折旧。我国一般以使用年限为折旧期,具体准则中列示了租赁期满后的不同处理方法。  关于租赁期内各期筹资费用的计算,FAS13规定,租赁期内各会计期应分担的筹资费用,按各期负债余额和固定利率计算,也允许采用类似方法。筹资费用的计算,关键在于确定固定利率。FAS13要求承租人采用增支借款利率或已确知的低于增支借款利率的出租人的内含利率,即折现率选择租赁内含利率和增支借款利率低者。我国有关制度虽然规定,支付租金时应从中列出“财务费用”部分,但未明确折现率。实践中多采用增支借款利率,具体准则中也未提及。征求意见稿要求采用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除非不知道。  (二)出租人会计处理的比较  对于经营租赁FAS13与我国的规定一致:应把租赁资产作为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处理;折旧方法与出租人的正常的会计方针一致。  对于融资租赁,FAS13和我国具体准则的处理要求不同。比较结果如下:  FAS13规定用于融资租赁的资产,不应视为固定资产,而应作为应收款项,金额等于出租人的租赁投资总额或租赁投资净额,即总额法或净额法。出租人融资租赁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租赁收益,对于租赁收益在租赁期内的分配,FAS13与我国具体准则的规定不同。FAS13规定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应划分为本金和财务收益。财务收益的计算采用投资净额法,即应于租赁期内按一定租赁利率乘以租赁投资净额,分摊为各期的已实现财务收益。此外实践中还有融资法。融资法是按事先确定的收益总额,用各期等差递减比例进行分摊。  在我国,大多数投资人对财务收益的计算多采用“等差基数法”,以一个递减的分数乘以租赁开始日确认的未实现租赁收益,确认各期租赁收益,类似于融资法。这个分数的分母为租赁年限之和,分子为剩余的租赁年限。这种方法类似于快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企业应按租赁投资净额的余额和租赁内含利率计算各期租赁收益,即采用FAS13的投资净额法。  出租人出租资产要发生租赁初期直接费用。初期直接费用指出租人在租赁合同完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成本,包括业务费、手续费、佣金、信用调查费、律师费等。对于这项费用的处理,FAS13要求立即作为当期损益处理。我国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直接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或在租赁期内分摊,选择范围较大。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美租赁会计分类、会计处理差别很大,我们进行租赁会计研究时在借鉴别国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准则 亮点引入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公允价值备受病垢,因为美国各大投行认为危机是由会计准则使用公允价值导致的,而会计界则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危机是由监管不力造成的。准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08年 国际会计准则修改了公允价值。如果你想写这方面的论文,可以联系我,我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和资料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看,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各个不同的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将如何应对。会计人在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会计信息系统历史渊源,至今仍然久经不衰,并且呈现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够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提供会计信息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出发点,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结点。在这方面,无论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是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说不存在什么差别。这是由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及其发展水平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助推器。经济是因,会计信息系统是果。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同。结绳记事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的平衡公式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封建及原始资本积累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成本和损益计算是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工业经济社会的适应,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适应。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对它所处的社会及其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绳记事促进了原始社会剩余物品的分配,?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借贷关系的发展,成本和损益计算促进了现代工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则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在上述两方面中,相比之下本文更加关注后者。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探讨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

 我们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一种过程或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这个系统的产品-会计信息。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来体现出来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指它能为决策者所使用,并能够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价值是指决策者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所能够减少的不确定性程度。会计信息越是有序,经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小,会计信息的价值就越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其价值。使用价值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不仅如此,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涵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丰富。

 会计信息的价值是通过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来体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决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充满着经济决策,而决策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决策,还是宏观经济决策,概不例外。

 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贸活动,完善和发展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它是以手工为主的会计,或者说是一个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计人员借助于笔、算盘和凭证、账簿及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准则、制度,按照复式记账法、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思想体系,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存续的漫长历史时期,它不仅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活动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第一,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下。会计人员面对大量的交易和事项,整日计计算算、抄抄写写,虽然付出极大的劳动,但提供的会计信息还总是时过境迁。第二,及时性差。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极强,它的时滞必然带来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失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时效性问题的解决要以牺牲簿记费用为代价,而从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考虑,这又是不足取的。第三,数据处理的差错率高。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般从经济活动的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对应科目、记账方向等项目来核对,通过制单、审核等不同岗位分工来互相促进、互相监督账目的正确性。此外,还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尽管如此,手工处理下会计信息的差错率仍然居高不下,且一旦发生差错,查找十分困难。第四,基于纸张的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加大了簿记费用。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以纸张为存储介质,这种?只读寄存?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仅使得数据存取效率低下,而且数据冗余度极高,导致存储成本高昂。这些成本包括纸张本身的成本,记录、维护和使用数据所带来的相关成本,以及纸张记录的损坏成本等。由此可见,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企业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提高,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会计信息所能实现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在我国,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是从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的。在这方面,我国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形成,实现了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向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第一,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第二,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第三,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提升了会计人员的素质;第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建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第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地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会计自身的发展。

标签: 会计准则发展趋势_求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计考试笔记Copyright ◎2021 会计考试笔记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会计考试笔记全力整理 作者QQ:暂无